部門的菜鳥通常看起來無害,但千萬不要想趁機擺前輩的架子,因為這樣多半都會自食惡果.......
#當一個熱心的好前輩才是正解
在上班族的職場生涯中,在組織內多多少少都會碰到會有新進人員到同部門內,但不同的前輩對新人的態度卻是有很大的差異: 我有碰過非常熱心的前輩,對於經驗和流程的傳授上可說是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; 但也聽說過有朋友碰過超級冷淡的前輩,不主動指導後輩也就算了,當後輩請教他的時候,他還愛理不理的,感覺一點都不想跟後輩建立基本的同事關係。
而要在大公司這種組織生存,在人脈的建立上,除了跟同輩的同事要有一定的交情 (尤其是跨部門的同事),以獲得其他部門的寶貴情報外,對於新進人員關係的建立,個人覺得更是需要花心思去經營。或許有人會說,新人在公司的影響力還十分有限,為什麼要花時間在跟他們建立關係上? 我個人的想法反而相反:
(1) 如果已經有超過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,此時平輩的同事無論是在公司內的位置,和個人的發展潛力大致上已經定型,再說現實一點,基本上已經可以大概想像這個同事未來的影響力大小,而不至於有太大的意外; 但如果是新人就不一定是這樣了,因為職場的發展尚未定型,有潛力且優秀的新人說不定在幾年內,就會像坐直升機一樣快速爬上大位,"現在的新人,很可能就是你未來的老闆",因此真的不能小看新人未來可能的影響力
(2) 大多時候我們對於已經進公司幾年的同事,比較能掌握他的背景和來頭資訊,但對新人可就不一定了,而在不清楚新人來歷前,很難保證得罪的新人可能是公司高層的某某某,甚至是直屬主管的某某某。
朋友A是國內一家知名運動器材公司的產品企劃經理,在他剛進公司時就很受到主管們的器重,因此不只讓他在產品企劃部門歷練,還在短短八個月內讓他陸續的在採購,業務,RDPM和客服部門進行學習和部門內容的了解。其中,在客服部門的兩個月,發生了一件他真的但現在還很難"忘記"的事情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那天應該是12月中吧,當時客服部門的副理B,載著A到了苗栗一個小鎮的維修中心進行見習,過程中其實也不能說B冷淡,但可以明顯地感覺B不是很想教A太多的客訴處理流程,以及前線實際處理客戶抱怨的經驗,因此就在維修中心做完簡介後,這場見習大概不到30分鐘就草草結束了。離開維修中心後,就在我朋友A剛上B的車不到30秒吧,他因為擔心B是否還有其他行程,因此很貼心的跟B說:
"前輩,如果您還有其他行程的話,可以把我放在附近可搭車的地方,我搭大眾運輸回台北即可,這樣您可以繼續跑您的行程"。
想不到B馬上就踩剎車,對著A說: "那你就在這裡下車吧,旁邊有站牌!!"
但問題是,B放A下車的地方,其實是每天只有兩班公車的站牌,所在地也因為是較為偏僻的小鎮的緣故,要叫計程車也非常的困難。另外,就我朋友A的形容,當下他最搞不懂的是,其實B的下個行程是會經過苗栗火車站的,但他真的不懂B為何就是不願意載他一程 (難道是因為B接下來要翹班?)。總之,當天他在下了B的車之後,足足在這個站牌等了快一個半小時後,才搭上中午12點往附近鄉鎮小站的公車,之後再轉車到苗栗火車站搭回台北的車,而回到公司已經是接近下午4點鐘了。A後來跟我說,他那天一路上的感覺是這位前輩好像真的對他有偏見,從頭到尾就不想帶他去維修站見習,也很想趕快把他趕下車,連順路載他去火車站搭車都不願意。可是關鍵是這天之前,他從來沒有跟B接觸過,所以壓根的也搞不清楚為什麼B會明顯的表現出不喜歡他的感覺。後來我朋友A在公司待了一段時間後,才從一些同事和前輩聽說B對於男性的後輩,好像都是用相同的冷淡態度做教育訓練,唯有碰到漂亮的女性後輩時,才會比較用心的把知道的經驗及流程分享給她,因此在後輩中的評價其實不算太好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就這樣過了五年之後,我朋友A因為原本就是主管們非常看重的員工,再加上也夠努力,因此很順利的連跳好幾級,當上的產品企劃部門的經理。除了可以獨當一面帶產品線外,直接管理的團隊人數也達到了六個人; 而反觀那位客服副理B,可能因為個性本來就沒有那麼圓融,在跟客服部門主管有了幾次衝突後,又碰上了部門縮編,他就成為這一波"需要自己在其他部門找位置,如果在一個月內找不到,公司也只好請你離職"的隱形裁員名單中。這天中午,B敲了我朋友A的LINE,說想找他吃飯聊聊:
B: 最近好嗎,看你混得不錯嘛,五年前我就很看好你,一定能在產品企劃這個領域發光發熱。
A: B前輩您過獎了,其實一路上受到很多前輩的照顧,包含您當時在客服方面指導我很多 (其實A跟我說他當時只是在說場面話)
B: 對呀 (對得特別大聲….),其實今天約你見面,就是想跟你討個人情。最近因為客服部門組織改組,我可能需要另外找個部門待了。因為我家裡的幾個長輩都有慢性疾病,我算是對於產品的使用情境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些創新的想法,想說過來你們部門幫你帶產品規劃的部分,相信一定能夠幫到你。
A跟我說,當下他真的覺得B有夠厚臉皮的。其實從把他在苗栗偏遠站牌丟包的那次,他就沒有再上過B的"教育訓練課程"了,這五年來也沒有什麼特別交情,幾次的接觸都是B在大家都在的mail上趁機酸A的實務經驗不足,再加上丟包的那件事他實在也很難釋懷,因此就算是部門有缺,他也很難說服自己讓B進到部門內。所以在過了幾天之後,A很客氣地回覆B,這個部門的職缺可能需要找有5年以上PM經驗的人,因此就沒辦法讓B進來了。想不到B一聽完後,馬上一改幾天前對A的客氣態度,烙下一句話說:
"這麼年輕就升部門主管了不起嗎? 你以為這個位置可以坐多久,沒有像我們這種對公司流程了解的前輩幫你,你哪天就準備從位置上摔下來吧!" 接著就掛了電話。
A跟我說,他聽完這通電話後,覺得超傻眼的。一般來說,就算無法馬上合作,還是會留個情面,不至於像B這樣還烙狠話。畢竟業界那麼小,誰知道以後還會不會碰到。像B這樣翻臉不認人,以後就算A部門還有其他職缺,恐怕也不會有合作的機會了。而把這個我朋友的實際案例,對比到文章一開始提到"不該對新人太壞的兩個理由",其實還蠻吻合的: (1) 新人未來發展的潛力無窮: 當時B以為A只是一般的新人,想不到5年後A已經爬到比B還要高的位置 (2) 新人的背景和來歷資訊通常不太容易掌握: 我朋友A一進公司就很受高層器重,除了本身就很優秀外,故事中其實沒提到,A是總經理麻吉的兒子,他雖然在部門主管面試時完全沒有使用特權,但在進到公司後,還是被總經理發現了,因此當然也就受到特別的照顧。
像這樣類似的例子其實我還蠻常在職場上聽到和看到的,只能不斷的提醒自己,在職場上碰到菜鳥上,一定要"謙卑謙卑再謙卑",不能讓後輩有一絲絲覺得我在擺架子,否則哪天說不定倒楣的就是我自己!
皮皮的職場筆記本
把部門菜鳥當作平輩的同事經營關係,說不定若干年後她(他)可以成為拉你一把的重要人脈。